本期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的两位业主,他们对于住宅的需求,主要集中在功能以及实用性上。原始户型为异形结构,存在地面高低不平、空间利用不合理以及动线规划不科学等问题,对于两位老人而言,并不是一个宜居场所。 所以,改造师在每个空间均进行无障碍设计,以及空间规划,确保两位老人住得更舒心。
客厅改造前的客厅被橘色沙发、凌乱的墙面抢占眼球,整体的功能布局和美学设计稍显逊色。
秉着简约实用的原则,改造师王佳更换整屋地砖为木地板,并沿用纯白墙面以及无吊顶的设计,让空间显得大而通透。
同时,为了保持整屋家具调性统一,电视柜、茶几以及多人位沙发,均挑选带有木质元素的家具
并用风格呼应的简约挂画修饰两面墙体,辅以射灯照明让其更加瞩目。
适当的收纳,其实是懂得为空间留白。
比如客厅最左侧的空间并未如常规设计一般,放置储物柜或者绿植,而是空出给视觉制造松弛感,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。
客厅最右侧的阳台,在改造前充当阅读写作之地,随处可见上墙系统以及可升降书桌。
改造后的它,不仅是角色改变,功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一柜到顶的储物设计,让此地成为日常杂物存放之所,中间低矮的开放式布局,方便两位老人在此摆放常用物品,或者是较重的东西。
卧室改造前的主卧功能分区不明确,现有配置很多用不上且白占空间,再加上两位老人上了年龄,对睡眠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,所以改造师在设计时以简单、舒适为主。
原木色系的大床是整个卧室区域的核心,它的高度以及床垫弹性、辅助性起夜灯均根据两位老人的入睡习惯进行考量,就算晚上起夜和翻身次数比较频繁,也不会发生恼人的声响以及安全隐患。
嵌入式的衣柜设计,承担两位老人的衣物以及床上用品的收纳工作,让改造前无处安放的衣物都有了自己的“家”。
衡量一个家是否美好的标准,并非只是看其颜值,更多的是能为居住者带来好的生活状态,好比本期的老夫老妻,优化功能和动线后的家,让他们宅家日常变得舒适便捷,幸福力MAX。
厨房改造前的厨房采光不佳,各功能分区不合理,整个空间的利用率并未达到。针对上述问题,改造师王佳将墙面瓷砖尽数更换,并以原木色地柜+白色吊柜为空间塑形。
与此同时,由于厨房呈异形结构,只需沿着动线修饰即可,所以整体呈L型设计。
在柜体设计上,改造师并未一味地跟随潮流,而是结合屋主使用习惯,在地柜空间设置开放式格局,可存放常用的洗涮用品以及调料等。
卫生间改造前的卫生间用颇具年代感的玻璃+木质打造而成,与屋主希望温馨感多一点的期许背道而驰。所以,设计师将其全部拆除,以极窄三门的形式将卫生间改头换面。
当推拉门合上时,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室内景观,制造出些许居室神秘感;当推拉门打开时,三门可折叠在一边,让两位老人如厕沐浴的行走动线更合理,且推拉形式的它安全系数远高于平开式,如遇危险可立即进行救援。
旁侧的马桶两侧多了贴心的扶手,提升两位老人如厕的便利性;可视化的浴室隔断,可避免老人滑倒不自知的情况发生,安全感满满。
得益于住宅不规则的布局,以及设计师的匠心与巧思,卫生间的方寸之地均被合理利用。被安放在门边的洗漱台,方便两位老人就近洗漱,弧形的浴室镜,将客厅的光景尽收其中。
餐厅与此同时,原始餐厅格栅的位置以及餐桌摆放,让此空间的利用率极低,并且走廊也存在拥挤以及动线不流畅等问题。
因此,改造师把餐厅的格栅移至与电视柜齐平的位置,让空间既具有整体性,又能巧妙地进行区分。
并且,如此摆放的餐桌更方便两位老人,从各个方向走向此就餐。
如遇需要轮椅或者拐杖前行时,此空间距离也十分足够,这就是王佳精心设计的无障碍动线。
两人相伴在家时,可在此纵享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”的闲适时光;
孙女回家时,亦可为她提供把玩switch的场地,将烦恼事抛之脑后,在家感受科技带来的快乐。
此外,考虑到餐厅的采光并不好,所以木质格栅起到引光入室的作用
配上木质餐桌,以及乖巧可爱的水杯,整个空间仿佛被笼罩在明媚的午后氛围中。
玄关改造前的玄关未合理规划空间,造成视觉上的拥挤感。于是,设计师王佳于此处设计上到顶,下悬浮的玄关柜。
工整对称,造型简约且兼具开放与封闭式空间的它,不仅在视觉上为我们营造出清爽观感,更是方便两位老人进屋后换鞋以及放置小物件的使用习惯。